在端午节来临之际,6月2日下午,朗诵协会、博彧国学社、书法协会在思源楼广场共同举办“我们的节日——‘粽’情纵‘艺’”系列活动,通过青春诗会诵“端午”、笔墨丹青书“端午”、巧作香包迎“端午”等丰富多样的形式,生动呈现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用艺术诠释传统节日的文化之美。
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忧国忧民情怀的集中表达。朗诵协会的同学们身着汉服朗诵主题诗歌——唐代李隆基的《端午》、宋代苏轼的《屈原塔》、明代边贡的《午日观竞渡》、现代作家老舍的《七律端午》……一首首声情并茂的朗诵,表达了同学们对爱国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将浓烈赤诚的爱国情怀、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怀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机融合。
端午自古有祈平安、长寿、禳解、祛除及避五毒等习俗。香包的由来更是历史悠久,早在周朝已有佩戴香包的习俗,陇原儿女也有佩长命缕(五彩缕)的习俗。博彧国学社组织同学们现场编制端午五彩缕、香包、龙舟模型等,社员们一边仔细教授大家制作步骤,一边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在体验中更好地了解端午民俗文化。活动现场,还开展了端午节知识快问快答,同学们踊跃参与答题,赢取现场制作的五彩缕和香包。
“浓浓端午情,笔墨传真情”。书法协会社员们再次展示现场书写,他们挥毫泼墨,软笔硬笔兼得,书写与纪念端午节的诗词,并示范了书法《安康》的书写。参与活动的同学们可以任意抽取“诗歌接龙”的题目,若能正确答出下句诗词,即可让书法协会的成员现场书写,定制属于自己的书签。书法之美、诗词之美,让同学们零距离地感受到富有精神内涵、饱含艺术魅力的传统节日文化。
传统佳节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清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端午佳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在传统节日,学校共青团指导学生社团以美育实践为载体,通过沉浸式体验活动推动传统节日走进同学们的内心深处,引导同学们更深刻地认知与更广泛地认同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
通讯员:姚洋洋 初审:安婧 审核:闫一丹 高剑宁
Copyright 2020-2025 © 兰州文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路400号邮编:730000
设计制作:苏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