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近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兰州文理学院经过协商与研究,决定在《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设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栏,专栏第一期已经于10月底顺利刊出。同时,该栏目也填补了甘肃非遗研究专业平台的空白。
首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栏刊发了兰州大学程金城教授和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周奉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类性、族群性和地域性》、兰州文理学院叶淑媛教授的《甘肃非遗手工艺传承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方法和路径》、甘肃省艺术研究所苟晓飞研究员的《非遗保护进程中民间戏曲保护传承现状与思考》等3篇学术论文。该栏目由程金城教授主持并撰写了主持人语。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5年,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兰州文理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面向全国发行。据2019年5月16日中国知网显示,《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共出版文献3569篇,总被下载762330次、总被引10010次。《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设置了以文学、哲学、语言学、经济学、艺术学、西北地方文化研究等诸多栏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栏的推出,将进一步丰富该学报的内容,并形成学报的特色。
据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虽然非遗保护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长期以来,从全国来看,除了今年9月份文化和旅游部刚刚创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还没有一块专业研究非遗的平台。该专栏的推出,填补了甘肃非遗研究专业平台的空白,对甘肃非遗事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栏目的推出,必将对甘肃非遗的保护、发展、价值挖掘等产生重大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栏主要致力于黄河流域甘肃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和学术研究,重点刊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理论、非遗保护与传承、甘肃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甘肃省非遗代表性项目与其他省市同类非遗项目的联系与区别等方面的文稿。目的是通过对黄河流域甘肃段非遗的深入挖掘和研究,推进黄河流域甘肃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和综合开发,并通过非遗的学理性研究,推动学科建设。
Copyright 2020-2025 © 兰州文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路400号邮编:730000
设计制作:苏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