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12月29日,兰州文理学院人才工作会议在学术报告厅召开。校党委书记史百战,校长汪建华、副校长郑伟强、副书记普登学、纪委书记李先锋、副校长张兆勤、副校长王克太,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政负责人,正高职称教师,教职工代表15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校长汪建华主持。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谋划人才建设新思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主要任务是:以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系统总结“十二五”期间学校人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研究确定“十三五”时期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首先,党委书记史百战在人才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
史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坚持解放思想,重视人才。做好人才工作,是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提高治校理教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做好人才工作,是抢占发展先机、增强学校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纵观高校的发展,特别是跨越式发展的高校,无一不是因为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善用人才而实现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率先发展,就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牢固树立人才发展新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校的道路,千方百计抢占人才开发的制高点,创造人才集聚的新优势,提升人才工作的新水平,不断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做好人才工作,是推动学校发展、实现广大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需要。我们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兴校之基、竞争之本、发展之源,作为我们生活的底气和尊严的基石。
史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锻造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史书记号召全校教师要牢固树立“四个看齐”意识,做党的教育方针的忠实执行者,做全员育人的践行者,做“四有”好老师。要建立人才评价的有效体系,处理好学术与应用、教学与科研、科技成果与文艺作品、师德与智育的关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史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要聚焦发展,用好人才。史书记全面分析了学校面临的矛盾,即事业即期发展和队伍发展积累矛盾相交织、师资队伍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矛盾相交织、传统教育性师资和应用性师资矛盾相交织、系统保障能力和学校发展水平矛盾相交织、管理服务水平和队伍发展现状矛盾相交织的问题。要求坚持培育和引导并举,专职和兼职结合,理论和实践互补的发展战略。紧盯学校发展定位,着力解决带头人问题;紧盯服务经济社会,着力解决应用师资问题;紧盯产业发展,着力解决行业专家问题;紧盯急需人才稳定,着力解决机制制约问题;紧盯管理服务短板,着力解决队伍能力问题。
史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坚持落实责任,保障人才。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学校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和工作方式方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体现到党管人才工作之中。各级领导班子要负起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负第一责任,班子成员 “一岗双责”;严格执行纪律规矩,切实提高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政令的自觉性;强化人才工作队伍执行纪律规矩;强化“关键少数”的个人素养,提高履职能力。增强“四个意识”,贯彻五大理念,提高研究谋划人才工作的科学性,积极推进人才工作的深化改革。
副校长郑伟强同志代表学校作了题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人才工作报告。
郑伟强副校长在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优化结构、强化应用、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方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培养,实施“雁苑人才工程”,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加快双师队伍的转型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管理工勤队伍的管理服务能力,营造干事创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中青年人才培养和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破解制约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人才瓶颈,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建设我省专门培养文化人才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郑伟强副校长在报告中指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中共中央配套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着力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国家人才政策将更加开放和灵活;国家、甘肃省各类人才工程项目的实施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这是我们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机遇。《中共甘肃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加快戏剧大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在兰州文理学院建立地方戏曲、杂技等传统艺术门类人才培养基地,成立戏曲大师工作室,制定实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名家传戏――戏曲名家收徒传艺计划、青年文艺拔尖人才发现培养计划、特人特招特事特办的人才引进制度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双向进入”机制、设立技艺指导大师特设岗位等加强艺术、戏曲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政策新举措。这些新政策新举措是加快我校艺术、戏曲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破解艺术、戏曲学科高层次人才不足瓶颈的新机遇,也给我们未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确立的将学校“建成我省专门培养文化人才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和打造“四大方向”的办学特色,已成为社会各界和全校师生的共识,也是社会各界和全校师生的期盼,全校上下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这是我们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动力。
郑伟强副校长在报告中指出,“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实施“人才强校”发展战略,突出杰出人才的支持和培养,突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突出师资队伍的博士化、国际化建设,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分类管理、激发活力”为原则,进一步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双百人才”计划、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博士学历提升计划、教师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大师资队伍转型培养力度,积极推进人才队伍的国际化,加强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提升管理工勤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整体推进,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合理、结构优化、德才兼备的与建设我省专门培养文化人才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会议出台了《博士培养资助办法》、《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兰州文理学院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雁苑学者计划》、《雁苑名师计划》、《雁苑之星计划》、《责任教授计划》、《雁苑师资培训计划》和《雁苑人才引进计划》等9个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
会议分8个小组对史百战书记的讲话、郑伟强副校长代表学校作的工作报告和9个文件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撰稿:郭萍 摄影:叶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