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甘肃省繁荣和推进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之一

日期:2016-12-20   |  来源:党校办   |  浏览:102

主动融入时代的伟大实践   培养扎根甘肃的文艺人才

 

史百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培养社会主义文艺人才,促进我省文艺繁荣发展,既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更是我们的责任担当。

一是秉承优良传统,培养扎根甘肃的文艺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培养甘肃自己的文艺人才,是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百年大计。

上个世纪80年代,我校就开设了陇剧表演班、戏剧创作专修班、敦煌舞蹈班,余秋雨等一大批文化专家来校授课,培养的学员现都成长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等省内文艺骨干。2006年,“敦煌舞蹈基础训练组合课”在第八届“桃李杯”大赛中获 “保护传统舞蹈文化贡献奖”。

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甘肃省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精神,建成了以文化、旅游、传媒、艺术为统领,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二是把握时代脉搏,走特色文艺人才培养之路。传承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文艺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

敦煌莫高窟是人类艺术宝库,我省根据敦煌壁画创排的大型舞剧《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享誉全球。我校教授高金荣很早就开始研究开发敦煌舞,主编《敦煌舞基本训练教材》,开设了敦煌舞教学课,创编了《千手观音》、《妙手反弹》等舞蹈,培养出了一批掌握敦煌舞风格的演员,标志着中国敦煌舞派的诞生。

近年来,我校开设了舞蹈、戏曲、音乐表演、戏剧影视文学、视觉艺术传达等专业;从娃娃抓起,开设了敦煌舞蹈表演实验班、秦剧陇剧表演实验班和舞蹈杂技表演实验班,形成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文艺人才培养新机制。2016年,“敦煌舞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被列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学校在我省首届“小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获作品金奖、编导银奖、表演铜奖,学校合唱队在国家大剧院参演大型原创歌剧《貂蝉》,排练演出原创舞剧《梦幻九色鹿》,河州花儿、兰州鼓子、陇东道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课堂,搬上舞台,演教结合,以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文艺人才教育教学模式逐渐成熟。

近年来,学校将生产过程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技术融为一体,将文化保护传承与艺术创新融为一体,建成了西北地方音乐文献资料库、敦煌文献资料库、陇剧资料库,出版了《唱响甘肃》、《经典甘肃》等文艺作品,拍摄了《兰州鼓子》、《马家窑文化》、《临夏砖雕》等一大批专题片,打造了西北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戏曲人才培养与舞台剧目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动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立体影视加工中心等一系列省级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形成了文化、艺术、技术相互取长补短的复合型文艺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肩负神圣职责,建成专门培养文化人才的主体性大学。兰州文理学院将肩负起培养文艺人才的神圣职责,抓紧抓好文艺人才培养这一基础性工作。

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我们将以服务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宗旨,突出文化、旅游、传媒、艺术“四大方向”优势专业,以强化特色为目标做好学科专业建设的加减法,以交叉融合创新为推手促进专业梯次发展,以文化新业态为方向抢占“文化+”的专业发展制高点。

在创新发展方面,我们将以文化、旅游、戏剧舞蹈人才培养“三大基地”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以新闻传播、数字媒体技术、戏曲表演、旅游、动漫工程、艺术设计、体育健康等产学研对接平台的开发利用为起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艺术教育的交流为突破口推进开放办学。

在能力提升方面,我们将以不拘一格的气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顶天立地”的模式提升服务产业和社会的能力,以精耕细作的改革全面激发办学活力,全面提升文艺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近期热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