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系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调研活动

日期:2013-07-25   |  来源:政法系   |  浏览:75
 
    7月13日,政法系暑期实践活动小分队赴安宁区武警总队建筑工地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活动。
 
    7月13日早上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人带着精心设计的问卷,来到了工地现场,在这里见到了正在忙碌干活的建筑工人们,在相关人员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配合下,小分队开始了调查活动。
 
    工地上一位负责人大致向队员们介绍了工地的一些基本情况,还带队员们参观了他们的工棚、食堂等。在大概了解了工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之后,队员们各自分散开来,深入到工地现场同工人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调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建筑工人的日常生活
 
    提到日常生活,人们不约而同的会想到衣、食、住、行等,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对建筑工人们来说他们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所以必须保证食物的充足与营养。在食堂看到工人们正端着热腾腾的白米饭就着小菜用餐。她们告诉队员们这里的伙食还不错,一个月大概400块钱伙食费基本上能保证每一个工人都可以吃饱。午饭过后的一个小时是工人们的休息时间,队员们尾随工人们来到他们的宿舍,他们六人一个宿舍环境各方面相对较好,再加上这里交通便利出行也很方便。以上便是食、住、行。至于穿着方面,工人说每天在工地上工作,穿上漂亮、干净的衣服在工作时会被弄脏弄破,而且有时候出去买材料回来还得接着干活,换来换去也太麻烦。
       
    二、建筑工人的劳动情况
 
    人们都知道建筑业农民工的活很苦很累,但是如果没有亲自体会过就很难理解那一份辛酸,对于我们这些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就更加体会不到建筑业农民工的辛苦。工地上有一位1992年出生来自云南的女孩,她年龄同队员们相仿,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迫不得已才出来打工,她的日常工作就是搬砖、筛沙子、还有推混凝土。看着她推着的小车子虽然摇摇晃晃但还是很快送达了目的地,于是有的队员觉得自己也可以,便自告奋勇要求试一下,推着小车还没走几步便人仰马翻,水泥也散落了一地。建筑工人的工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由此可见建筑业农民工工作不容易,他们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建筑业农民工每天工作大多超过八小时,他们基本上处于一种工作、吃饭、睡觉这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
 
   三、建筑业农民工的求职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大多工人们的工作都是由亲戚、朋友、老乡介绍的,而通过应聘的仅占少数,因此求职成本较低,在此过程中工人们缺乏维权意识,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违法现象大多采取隐忍的方式。一位年龄在40岁左右的工人告诉队员们,他年龄已经有些偏大,老板能给他一份工作他已经很满足了,不敢再要求更多,因此也不愿为一些小事同老板发生争执。
 
    四、建筑业农民工的工资情况
 
    工地上工资支付方式主要是按月支付,一些壮公的工资一个月在2000―3000元左右,一些技工如泥瓦工、开推土机的工人的工资则在4000―6000元范围内。工资基本上能按时发放,但有时也会因为老板个人经济问题延迟工人们工资的发放。
 
    五、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和投保情况
 
    在问及是否参加过岗位培训时,工人们大都一脸的茫然,用人单位一般都将他们当成“临时工”很少有单位向他们提供培训。至于保险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他们很少有人投保,单位也未曾提及。
 
    六、建筑业农民工的意愿
 
    通过调研,了解到他们的工资较之于以前提高了许多,生活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随着腰包鼓起,他们对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一些年老的建筑工人告诉队员们,他们趁现在还有能力多赚一些钱,以后用来养老,他们希望象城里的老年人那样可以在闲暇时间打打太极,带自己老伴出去旅旅游;一些中年人则是上有老下有小,扔下老婆孩子也是迫不得已,所以希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家里人都接到自己身边,让自己的孩子能象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城里上学;而一些年少的工人们则希望自己可以在城里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有着不同的脸庞却又着同样的梦想――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幸福。
 
    此次实践活动也让队员们感慨颇多,平时总说建筑工人赚钱多。可是他们在烈日下、寒风中的那一份辛酸却是我们不曾体会过的。在了解上述状况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工人们子女入学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队员们也将发现的问题以及建议同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

近期热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