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记指出,2001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关心与支持下,学校按照“万人规模的多科性普通本科大学”的办学目标,高举事业发展的旗帜,围绕如何有效实现科学发展的主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本着“总结过去,审视现在,谋划未来”的目的,我们对十六大以来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总体工作做了系统回顾和梳理。
关于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李书记指出,一是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面对新联大成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校党委及时提出了“三个存在”向“三个为主”转变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升本的办学目标,及时进行学科整合和专业改造,实现了专业和师资的转型,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使得学校各项事业朝着既定目标迈进。
二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知难而进,全力破解发展难题。全校知难而进,认准升本目标,硬是凭着一股子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牛”劲,千方百计创造升本条件,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拿着很有限的津贴,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闯过了一个又一个关口。终于,在省教育厅的悉心指导下,在省政府的鼎力支持下,教育部在国家层面上认同和支持学校升本,派出考察评估组到我校开展评估工作。学校的工作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整合教学资源,着力提升专业和学科竞争力。为了做好提升办学层次的基础性工作,学校于2002年以学科为平台构建二级学院,为专业发育、延伸、拓展创造条件,确保了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升本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省教育厅2008年7月9日报省政府的我省《“十一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首次将甘联大升本列入甘肃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省政府2008年9月30日报请教育部关于我省改建普通本科学校的函中,正式将我校列入全省三所拟升本院校之一;三是国家教育部审查认定甘肃联合大学拟升本资格并派出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到我校实地考察评估。至此,我校升本工作,由学校的意愿和行为上升为政府意志和国家行为。
五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合校以来为改变硬件建设严重滞后状况的过程中,学校采取了超常规发展的思路。在建设资金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努力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集中全校财力加快基本建设步伐。
六是坚持解放思想,启动“三大工程”。 即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师资队伍培育工程、管理队伍建设工程。建立一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熟悉现代教育管理、拥有系统专业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创造条件。
关于存在的主要问题,李书记从思想认识和宗旨意识、办学定位、内部管理与改革发展、教学管理与专业建设、开放办学、以人为本的办学理等六个方面问题深刻地做了剖析。
分析问题原因,李书记指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集中在客观、主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主要是:资金紧张、周边市政建设迟滞、学校发展的起步阶段面临的困难较多;主观方面,主要存在于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精髓的学习理解不够深刻、对发展中问题与困难之多之巨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实现科学发展与解放思想的方式方法不够丰富、解决民生问题力量有限等几个方面。
关于今后努力方向与工作措施,李书记强调,升本评估之后,学校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正确处理好学校科学发展与办学层次的关系,对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新的审视,重点对学校的办学定位进行新的审视,据此对学校近期发展的策略做出新的调整。
一是以领导班子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要确保党对各项工作的正确领导,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教职工的期待。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努力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处科级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加强干部岗位培训,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德才兼备、懂教育、善管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管理队伍。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对学校的办学定位进行新的审视。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处理好学校全面发展与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办学层次的关系,在创新发展上做出新的努力,在不增加投资或少量增加投资的条件下,以挖掘内部潜力、提升集约化管理水平为主要目的,进一步优化内部办学资源的配置,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改进体系,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考核激励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促进管理手段的改进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是以优化体制机制为重点,积极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新机制,正确处理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要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进行制度设计,将学术权力交由学术组织来管理。坚持将行政管理重心适当下移、学术管理重心适当上移,促进两个重心的有机结合,由学术群体负责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科研方向等学术领域的决策和管理。引导和鼓励学术群体在教学上创品牌,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形成新型教学组织结构。合理设置党政管理部门,明确部门职责,使机关部门能够按照建设创新型、服务型部门的要求,为教学、科研等各类创新主体提供高效、有序、优质、快捷的管理服务。
四是以改善结构为关键,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在岗位设置的基础上,明确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职责、标准、条件,坚持按需要、按岗位、按标准聘用的原则,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双师型”、“工程型”教师的比例达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