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成员郑伟强主持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就我校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与改革、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听取了教师的意见。各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教研室主任、教务处负责人教师代表30多人参加了会议。
首先,各代表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学科和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学科和专业建设问题代表们认为,应该从专业内涵出发,进一步整合,打造优势特色专业,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职业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知识基础,借鉴其他高校的宝贵经验,形成“宽基础、大专业、小专门化”的培养模式。各学院要注重各自的发展及办学历史,在办学条件配置中要特别关注师资结构与师资力量的协调配置。要加强市场调研,收集毕业生就业后的反馈意见,增强专业建设的社会契合度。代表们建议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审定各学院的专业设置、各专业的培养方案。
在教学管理方面,代表们建议要进一步加强校院(系)教学督导,稳定教学管理队伍,使教学工作连续化,督察工作制度化、常规化。把规范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增强管理工作的人文性,关注教师培养培训,特别是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参加锻炼或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要着力解决重理论、轻实践、实习形式单一等问题,建议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加快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强多个专业共享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技能,适应社会多层次人才需求。
对于精品课程建设代表们认为,要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培训,制定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要采取措施落实精品课程建设的责任制。以精品课程为核心实现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三位一体。
最后郑校长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就学科专业整合、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在谈到学科与专业建设时,郑校长简要介绍了我校现有学科和专业设置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他强调,学校要发展,就要突出特色;学校特色要靠特色专业来体现;专业特色要靠课称体系特色来体现。要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并依此制定培养方案。
谈到师资队伍建设时,他强调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强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强的科研教学团队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通过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严把教师开课关,积极开展青年教师竞赛课、名师教授示范课、讲师公开课、高职称教师研究课等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要通过教学奖励机制,提高教师从事教学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关于学生能力培养,郑校长要求,要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制定各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要抓实以英语、计算机、基础实验能力为主的基础能力培养;创新以学生科研、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科竞赛等为主的创新能力培养;实施以“双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制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搞活以专业为基础的科技社团活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