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我校积极组织广大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收看直播盛况,共同回顾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感受国家发展辉煌成就和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
学校设置多个集中收看点,各会场气氛庄重热烈,师生们神情专注,不时为阅兵仪式的恢宏场面和人民军队的飒爽英姿鼓掌。收看期间,师生自觉保持良好秩序,全身心沉浸于这场庄严隆重、意义深远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各二级单位结合实际,充分利用会议室、教室、办公室等场所,灵活组织收看,确保活动覆盖面和参与度。
大会结束后,师生心潮澎湃,纷纷表达激动之情和观看体会。
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 马争朝: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让我深感振奋与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明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强调了这一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以伤亡超过3500万人的巨大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捍卫了人类正义与和平 。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维护和平的决心。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学习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党委委员、宣传部(统战部)部长、党委(学校)办公室主任 郭鸿斌:九三阅兵,世界瞩目,观看直播,心潮澎湃。这场阅兵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展示中国力量的时代宣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抗日战争作为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八十载风雨兼程,八十载春华秋实,从浴血抗敌到屹立东方,中华儿女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着民族复兴的壮丽华章。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响应号召,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树立远大理想,锤炼过硬本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教务处处长、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主任 张莉:雄师列阵,气贯长虹。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今日以如此威武的方式被守护,这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未来最强的宣言。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深感人才培养责任之重,整齐划一的方阵、自主研发的装备,无不彰显国家实力与民族精神,这正是新时代卓越人才应具备的报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生动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我们要将这种精神力量融入教学及管理工作实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化课程及教学改革,筑牢育人阵地,为党和国家造就更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科研处处长 林沛:八十年光阴荏苒,山河无恙,科技正自强。当阅兵方阵再次浩荡驶过天安门,我的内心与无数科研工作者一样,既缅怀先烈,更思奋进。抗日战争以热血铸就的,不仅是民族独立,更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警醒。今天的和平鸽与新型战机同框,正是“铭记历史、科技报国”的生动注脚。抗战硝烟告诉我们:文化若亡,国将不国;科技若弱,和平难守。作为甘肃省唯一聚焦“文旅产业”的应用型高校,我们将把对抗战先烈的崇高敬意,转化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服务文旅强省战略的新突破和新作为。让每一幅壁画、每一段长城、每一座红色遗址,都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守护下永续生辉;让“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成为世界感知中国和平之愿的最美窗口。
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石福刚:80年风雨兼程,从“万国牌”装备到所有武器装备全部国产化的历史性跨越,见证了中国军队的涅槃重生。而永远不变的是伟大的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这种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的大无畏精神,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中国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化工学院院长 师海雄: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那段历史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与荣耀。作为化学化工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抗战时期,无数科研先辈即便条件艰苦,也努力为抗战提供技术支持,用科学力量捍卫祖国。如今,我们身处和平时代,更应铭记历史。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传承抗战精神,让他们明白,学好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不仅是为了个人发展,更是为了增强国家实力,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要从抗战胜利中汲取力量,奋斗前行,让和平之花永远绽放,让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教育学院院长 李生彪: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回顾这段壮阔历史,更感教育者责任重大。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其所孕育的伟大抗战精神——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是必须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我院以培养新时代合格教师为目标,尤应重视这段历史的教育意义。要将历史作为教科书,引导学生认识战争残酷与和平珍贵,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从先烈事迹中汲取力量。应将抗战精神有机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筑牢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激励他们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力量。这是我们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与传承。
艺术职业学院党总支书记 王宏: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新征程上,我们要将伟大抗战精神全面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引导青年学子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传承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我们将把弘扬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教育激励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首批甘肃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 杨惠: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千千万万无名的英雄先烈撑起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今天的天安门广场从威武的受阅方阵到先进的装备展示,从嘹亮的军歌到庄严的致敬,每一幕都让中国人心潮澎湃。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典礼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刻铭记,更是对教工党支部“强国行” 专项行动初心的有力呼应。作为国家级专项行动团队成员,将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把观看感悟转化为育人实效与科研动能,在教书育人领域深耕创新,以专业力量服务国家战略,在 “强国行” 征程中彰显教工党员的使命担当。
机关党委青年学习小组党员 苟文蓉:荧幕上,铁流滚滚,是强国征程的生动注脚;方阵巍巍,是民族精神的有力传承。透过这场阅兵,我们不仅看到了国家日益强盛的硬实力,更对“使命担当”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作为兰州文理学院的一员,我始终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更将这种精神视为我们扎根西北、服务地方的责任之源。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感受力量,是为了更坚定地担当。我们当以阅兵式中展现的奋斗姿态为标杆,将“强国有我”的信念深植心中,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深耕不辍,服务好每一位师生,以点滴行动践行教育初心,全力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张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组织相关主题教学活动,将历史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大思政课”等形式,教师结合鲜活案例与历史细节,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教师要利用数字化场景、沉浸式讲述等方式,生动讲述抗战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高校思政课不仅承载着知识传授的重要任务,更肩负着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的重要使命。我们要激励青年学子以史为鉴、自强不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23级经济管理学院学生 常凯茹:当阅兵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时,我内心深受震撼。响亮的口号与挺拔的身姿,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飒爽英姿和顽强斗志。新型装备如钢铁洪流般驶过,让我深刻感受到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和科技实力的飞跃。这些先进武器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令我无比自豪。面对曾浴血奋战的老兵,我肃然起敬。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牺牲,其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定将传承弘扬抗战精神,以决心和勇气肩负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23级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陈月谣:观看盛大的阅兵仪式,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最打动我的是官兵们那坚毅的眼神和整齐划一的动作,他们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现了什么是纪律、什么是担当。当一个个装备方队驶过天安门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实力的飞跃式发展。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今天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繁荣昌盛,而我们这一代人更应当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级文学院学生 祁燕:观看阅兵仪式让我深切体会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紧密相连。国家的繁荣强大是每个公民的坚强后盾,而每个人的努力奋斗又是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要将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本专业、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共同汇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我相信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2025级旅游学院学生 张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观看阅兵仪式让我倍感自豪,也深刻认识到肩负的责任。国家的繁荣强盛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我们要将阅兵激发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热血与青春,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通过一代代中国人的拼搏和奋斗,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