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勿删)

最新更新

    【优秀教师说育人】王静:以数学之美铸魂 以育人之心传灯

    时间:2025-08-29来源:兰州文理学院浏览次数:10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大学数学教师,我始终坚信,数学不仅是思维的科学,更是育人的载体。自踏上讲台以来,我深耕数学教育沃土,将立德树人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交流、每一项实践,努力在学生心中播撒知识与德行的种子。以下,我从师德修养、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学生培养等方面,汇报我的育人实践与思考。

    师德为本: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第一准则。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始终以“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将爱国守法、关爱学生、为人师表贯穿教育全过程。上课过程中不仅仅讲授专业知识,更分享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在学术诚信教育中,我坚持“零容忍”原则,将“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所蕴含的“追求真理的严谨性”融入论文指导,要求学生在每一次推导、每一个数据中恪守学术规范。近五年,我指导的30多篇毕业论文中,无一人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数学常被视为“冰冷的科学”,但我始终相信,教育需要温度。我每月与学生围坐谈心,从“如何用概率论理解人生选择”到“拓扑学中的连通性对人际关系的启示”,用数学思维解读生活困惑,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感受教师的关怀。

    教学改革:让数学课堂成为育人主阵地

    针对数学课程抽象难懂的特点,我提出“三维融合”教学法:将知识传授、思维训练、价值塑造有机结合。在讲解“微积分基本定理”时,我不仅推导公式,更引入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割圆术”的极限思想,对比牛顿、莱布尼茨的研究历程,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索的艰辛与创新精神的可贵。为提升课堂吸引力,我开发“数学+ X”案例库,将数学建模融入经济分析、生态保护、信息技术。例如,在“解析几何”课上,我以“卫星信号接收器最优选址的几何建模”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建立模型,既掌握几何方法,又增强社会责任感,该案例获院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我构建“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模式,在《解析几何》《复变函数》《拓扑学》等课程中,要求学生完成相应课题、课程小论文。评价方式的改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培养了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软技能”。一名学生在课程总结中写道:“原来数学不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金钥匙’”。

    课程思政:让数学闪耀人文光芒

    数学蕴含丰富的辩证思维:极限思想体现“量变到质变”,集合论中的“交集与并集”象征“求同存异”,反证法教会“逆向思考与批判质疑”。我通过提炼挖掘有关的传统文化、古人智慧,增强文化自信;介绍老一辈数学人的家国情怀,教导学生将个人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图伟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针对不同课程特点,开发系列专题:在《解析几何》中开设“圆锥曲线的哲学之光——从阿波罗尼斯到北斗导航”,讲解圆锥曲线的统一;在《复变函数》中开设“留数定理中的矛盾论——从复积分到人生关键点突破”,引导学生理解复杂系统的全局性质由关键奇点决定,抓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法则。在“拓扑学”中开设“连通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空间连通与国际合作的相似性;这些专题打破学科壁垒,让数学课堂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学生培养:做学生发展的赋能者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我提供“定制化”培养方案:对学术型学生,指导其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科研项目等;对应用型学生,组织参加数学建模、数据挖掘等竞赛;对师范类学生,以省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项目为平台,开展系列讲座,举办2022届毕业生就业促进月活动之教育学院“一院一品·明日之师”教学设计与授课大赛、“初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模拟比赛”、“‘匠心慧聚’简历设计大赛”等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增强综合竞争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育人成效与反思

    近年来,我主讲的“解析几何”课程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持完成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本人获“雁苑教学之星”“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但更令我欣慰的是,许多毕业多年的学生仍与我保持联系。回顾育人历程,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拥有“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未来,我将继续探索“数学+德育”的深度融合,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认知特点和成长需求的研究,让数学不仅成为他们攀登学术高峰的阶梯,更成为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次静待花开的守望。作为“雁苑教学之星”,我愿做一粒种子,扎根数学教育的沃土,用知识的养分、德行的阳光、关爱的雨露,培育更多具有“理性思维、创新精神、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我坚信,当数学与育人相遇,终将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那是思维的光芒,是真理的光芒,更是照亮未来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