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说育人】教育学院: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 为基础教育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时间:2025-07-16来源:兰州文理学院浏览次数:10

教育学院历经数学系、教育系、数学与信息学院、师范学院等发展阶段,于2018年正式更名为教育学院。学院传承学校七十余年师范教育深厚底蕴,始终恪守“明德强能、励志笃行”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教教人之人,育育才之才”的人才培养宗旨,历经岁月洗礼,为甘肃省基础教育事业培育了众多骨干教师与管理人才。

目前,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拥有专任教师48名。在专业建设方面成果丰硕,学前教育专业于2024年顺利通过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于2024年11月接受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现场考查。学院还拥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教学团队1项,并组建了一批校级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实践教学条件完备,设有设施齐全的实践实训室11个,与校外27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学院坚持“求是育英”的办学理念,学前教育专业致力于培养胜任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专业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聚焦于培养能胜任初中数学教学、教研及教育管理的骨干教师;小学教育专业则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小学全科型教师。学院立足甘肃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基础教育人才需求,着力打造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党建领航、思政铸魂,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将政治认同、师德规范、教育情怀、文化自信、公民素养等要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育人环境与育人活动之中。通过课程思政、红色文化社会实践等多样化形式,弘扬教育家精神,涵养学生的教育情怀。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程标准,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学院还邀请全国知名学者为学生举办报告会,组织学生学习全国“最美教师”“最美乡村教师”等先进事迹,厚植学生的教育情怀。

夯实基础、聚焦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院坚持“学科基础与师范技能并重”的原则,构建了全流程贯通的课程体系。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夯实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借助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依托教师教育课程形成“师德养成—教学技能—教育研究”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以“三习”、毕业论文、综合实训等专业实践课程构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培养体系,推动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实践类课程邀请一线中小幼名师进行指导,通过真实案例解析与模拟教学强化学生的师范能力。同时,构建“双轨协同”实践教学体系,校内依托实训室开展从师技能训练,将学科竞赛、学生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科研项目等纳入实践教学体系;校外通过实习基地、“国培计划”等深度对接基础教育需求,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教学观摩、参与校本教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全程贯通、五育并举,打造“三全育人”新闭环

学院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核心,构建了育人新生态。在全过程育人方面,贯穿“入学—培养—就业”全链条。从大一开始,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校内全学程指导教师。低年级依托专业基础课程与“三字一画”实训、教育见习等夯实职业素养;中高年级通过师范技能竞赛、教育实习、教育技能综合实训实现教学能力的螺旋式提升;毕业阶段借助教育研习、毕业论文推动教育研究能力的转化。在全员育人方面,整合多元主体力量。校内形成“党政人员+专业教师+思政辅导员+学业导师”的协同机制;校外联动院校专家、实践基地教师、优秀校友等开展“雁苑名师大讲堂”“雁苑文化大讲堂”“雁苑学术大讲堂”以及优秀校友就业考研创新创业经验分享等特色活动,实现校内外资源的互补。在全方位育人方面,搭建“课堂教学+科研创新+社会实践+文化浸润”育人平台。课堂教学嵌入课程思政元素;科研创新推行校企联合双创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双驱动机制,实施“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双创实践”梯度培养计划;社会实践融入乡村振兴支教、基础教育调研等社会责任项目;文化浸润打造“明日之师”“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颂读中国”“5.25心理健康日”等品牌活动,形成“价值引领—能力塑造—人格培育”的闭环育人网络。

以美润心、以文化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依托学校“敦煌文化艺术”“非遗传承”等特色专业及资源优势,构建了“文化认知—艺术体验—教育转化”三位一体的育人路径,致力于培养兼具文化传承使命感与现代教育创新力的教育人才。在课程中融入敦煌文化艺术和非遗元素,同时开展“舞从敦煌来”“非遗手工技艺展”等特色活动,实现文化传承与专业发展的双向赋能,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素养,又能在教育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艺术的应用型人才,为师范教育注入独特的文化内涵。

以心育心、专业赋能,助力学生成长

学院聚焦“以心育助力学生成长和发展”,依托省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的专业优势,构建“课程+实践+科研”三维心育培养体系。通过心理学课程夯实理论基础,以“健心杯”心理健康教育大赛、心理学社社团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设计学生情绪管理游戏、亲子沟通情景剧等实践方案,提升心理干预技能。依托“大学生幸福成长中心”平台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等特色实践活动,开展沙盘疗愈、团体辅导等沉浸式实训,强化学生自我心理调适与中小学生、幼儿心理支持能力。通过“学—赛—践”联动,培养懂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能科学实施心理关怀、善用积极教育策略的基础教育人才,形成“以心育赋能职业成长,以专业守护幸福童年”的鲜明特色。

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服务地方基础教育

undefined

学院坚持“对接基础教育,服务地方建设”的理念。近年来,承担“国培计划”、省级教师培训等各类教师培训项目60余项,培训人数总计15000余人。“国培计划”的实施,使学院专业专任教师更深入了解甘肃省地方基础教育现状和人才需求,深化了与甘肃省优质初中的合作办学机制,使师范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更加精准,毕业要求更加科学具体,推动了专业自身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学院邀请基础教育名校长、名教师通过授课、讲座、报告等形式,对本专业师生进行指导,传授最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同时,与基础教育中小幼、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协同,通过深度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承担社会服务等工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不断提升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能力,扩大了专业影响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