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未来导报》第7期报道我校敦煌文献资源中心,原文如下:
有一种文化守护,叫敦煌——兰州文理学院敦煌文献资源中心掠影
驼铃阵阵,满眼黄沙,天边缓缓走来一支驼队。一泓新月,波光粼粼。在沙坡上眺望,远处的莫高窟静谧庄严。
每每脑海中闪现出这样的画面,那个蒙着薄纱的名字就跃然而现——敦煌,一个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的地方。
敦煌,就是那个文化交汇点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敦煌莫高窟有公元4世纪到11世纪的洞窟735个,彩塑3000余身,壁画45000平方米,唐宋木构建筑五座……吸引世人目光的莫高窟文化,亦被称为敦煌文化,在东方遥远的瀚海戈壁中,熠熠生辉,盛大绽放。
敦煌是艺术的殿堂,那些1000多年前的壁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冲击力。敦煌是文献的宝库,在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文种繁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民族、民俗、语言、历史、科技等广泛领域。
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敦煌便是那个交汇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相遇。千百年来,大漠、狂沙、石窟、壁画,敦煌文化让无数人神往……研究敦煌文化,守护敦煌文化,传承敦煌文化,每个时代都有一批人,前赴后继。
象牙塔里多了守护者
立足甘肃,应该有守护文化根基的觉悟。兰州文理学院敦煌文献资源中心就在这样的“觉悟”中诞生,扛起高校守护文化根基的大旗。
一步步往这座藏身于学校图书馆内的馆中馆探寻,古朴的大门两边,是两幅曼妙的飞天壁画。进入馆内,逆时针方向参观前行,多层书架嵌于墙壁,伸手触及的是多国语言和多个版本的《敦煌遗书》,随之映入眼帘的《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敦煌学辑刊》《四库全书艺术典》……这些涉及敦煌的文献资料,娓娓道出敦煌文化宏阔而细腻的魅力。
馆内核心区域,是以莫高窟藏经洞中心柱洞窟艺术为主的造型,藻井以“三兔图”飞天图案凸显敦煌元素与风格,使人仿若亲临莫高窟洞窟中。有内容,有造型,有设计,这是该馆与西北大多数敦煌文化文献馆最大的区别。别具一格的书架墙,与伫立正中的四面佛像雕塑相呼应,穹顶上色彩斑斓的花纹,似乎在向来访者诉说敦煌文化的绚烂多姿。
然而,敦煌文化的守护历程却异常艰涩。
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发现,并将洞中珍贵文物卖给了外国人。以《敦煌遗书》为主的敦煌文献自20世纪初被发掘之后,大多流落海外,这些极其珍贵的稀缺资源,收集、采购难度较大。
当年那个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的王道士绝对想不到,那些被他用极少的钱财卖出国的敦煌文物,需要后来专家们一次次远赴海外、付出昂贵的代价、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这些文献的微缩胶卷,那些被译为法文、英文等版本后的“孤本”,也只能一本本被专家学者们购回国内,继续研究本该更加灿烂完整的敦煌文化。
育人与守护在这里完美融合
晦涩艰难拦不住最纯粹的守护传承之心。
在这份用心之下,如今馆内已经拥有各类敦煌文献相关典籍1万余册,大致分为民族民俗、敦煌遗书、敦煌艺术、地方性典籍以及敦煌文化研究成果等五大类。
收集的文献资源包括:纸质文献、影像数字文献、敦煌壁画、敦煌彩塑及经卷等。
纸质文献有《高丽大藏经》《中华大藏经》与《敦煌大藏经》等宗教文献,《黑水城文献》等西夏文献,《中国石窟艺术大全》和《敦煌石窟艺术全集》等敦煌石窟文献以及《敦煌百年文库》等敦煌研究文献。影像数字文献以敦煌乐舞、数字敦煌与敦煌拳艺等为核心。
回想2016年建馆之初,该校图书馆特藏部教师一个个拿着手机,一次次去敦煌研究院和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一张张拍照记录已有文献书名,回校后整理成文字书目后再找寻购买,最初的600多册文献便是这样得来的。
此后,馆内文献书目和数量持续充盈。通过教师不断搜集史料子集,如今达到1万余册馆藏的规模。
敦煌文献资源中心还将敦煌文化中相关元素与学校文学、历史、旅游、舞蹈、音乐、传媒等学科融合,既支撑了学校相关学科的建设,也保证了研学人才对文献的需求,让学校师生从不同维度感受敦煌文化魅力,激发探知欲。
传承和守护,学生必不可少。这座在西北独一无二的敦煌文化“小馆”,有两处模拟洞窟,其大胆的用色,细致地描绘出源自莫高窟多个洞窟壁画的内容,而这些全都出自美术学院的学生之手。学习、了解、体验,正是这座文献中心希望给予师生和来访者的意义——身处“震中”,才能感受震撼。
在我国自汉代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敦煌始终以中华传统文明为根基,不断吸纳来自其他地域和民族的文明成果。多元一体的敦煌文化始终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又闪耀着古代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的璀璨光芒,成为举世瞩目、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2016年,兰州文理学院成立了敦煌文化研究中心,在著名敦煌学家、长江学者郑炳林的带领下,对敦煌文化的守护研究持续深入。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香港敦煌之友创会会长李焯芬认为,中华民族正在走向文化复兴,敦煌文化就是文化复兴的重要抓手。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立足甘肃,独领西北,兰州文理学院敦煌文献资源中心正在用她的守正创新,讲述敦煌的故事。
记者 师克强 马绮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