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书,做更好的自己!
在兰州文理学院第五届读书月活动期间,特邀请校党委书记史百战教授、校长汪建华教授向广大读者推荐以下书目。
一、校党委书记史百战教授推荐的十部书
No.1《习文载道》罗松涛 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
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尤其那些集思想、情感、哲理于一身的名文名句,虽历沧桑而熠熠生辉,对当今社会仍有借鉴意义。习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所著文章中,多次针对时事引经据典,生动形象、寓意深远,极具思想智慧,给人以深刻启迪。本书以文学鉴赏的形式,对这些诗文加以解析,阐释其现实意义。读者可以在优美隽永的诗词文章中,探寻治国理政、修身做人的道理,并领略到一位大国领袖的济世情怀和儒雅风采。
No.02 《沉思录》[古罗马] 马可•奥勒留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马可•奥勒留是古罗马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更要付诸行动。
《沉思录》思想的光辉,至今仍闪烁着理性的光芒。这部作品充满睿智的神采,其深邃而丰富的哲理意味,足以让我们久久思索。本书会使读者在阅读中直视内心,直视人们的精神和灵魂,使劳碌的心灵获得慰藉。
No.03《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著 商务印书馆
相对论作为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这一。爱因斯坦作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不仅创造了深奥的相对论理论,而且试图把这种深奥的科学理论让更多的人了解。《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是爱因斯坦亲自对他的相对论所做的大众化解释,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人类智识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是理性精神的载体,具有永恒的价值。
No.04《未来简史》[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著 中信出版社
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No.5《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李伯重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这是经济史学家李伯重写给大众的一部书。通过对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国及东亚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梳理,提炼出了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两个核心特征,即代表新型暴力的“火枪”和代表商业利益的“账簿”,进而描述了“火枪”和“账簿”对中国和东亚原有秩序的冲击,并分析了当时的中国未能抓住历史机遇的原因。新的研究方法与问题意识融为一体,开阔的理论视野与丰富的史料相互结合、印证,不仅有益于我们重新回望和理解中国与东亚在世界近代史中的坐标,对于审视仍在推进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也深具启发和参考意义。
No.06《华为创新》周留征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华为的发展史,乃是一部融合了华为的创新理念与逻辑、光荣与梦想、经验与教训、故事与传奇的"炼狱史",是一部具有普遍意义的创新教科书。
该书是国内首部从企业创新角度解读著名企业华为的著作。揭示了华为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即以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为灵魂、以客户至上为核心价值、以全体奋斗者为根本。论述了华为在此基础上,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方面展开的自我批判和艰辛求索,总结了由此形成的具有华为特色的创新理论图谱和实践路径。
No.07《什么是科学》吴国盛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直面现今国人科学概念的误区,即要么把科学等同于技术,等同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要么把科学看成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智力成就。指出:科学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是十九世纪以后的现象,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现代科学起源于希腊科学的复兴以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在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并无科学。在博物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独特且强大的科学传统。
No.08《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楼宇烈 著 中华书局
作者围绕中国文化的心传、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中国人的传统三大主题,回答了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重拾传统文化的珍宝?怎样才能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面对未来?作者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颠覆了人们的习惯思维,恢复了传统文化生长的思想土壤。让读者在轻松氛围中,领略到传统文化之美,中华智慧之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要从点滴做起,让楼宇烈教授告诉你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No.9 《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德]克劳斯・施瓦布 著 中信出版社
蒸汽机的发明驱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流水线作业和电力的使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在社会和技术指数级进步的推动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又开始了!这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与信息化,进而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人性化、数字化的产品生产与服务模式。作者施瓦布认为,这场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我们席卷而来,它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丝毫不逊于前三次工业革命。它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
作者还详细阐述了可植入技术、数字化身份、物联网、3D打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技术变革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在当前阶段,中国也面临着传统企业转型、制造业升级等重大问题。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全面了解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涵和意义,必将是角逐未来世界的重要砝码。
No.10《用地图看懂世界格局》 王伟 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美国大选、英国脱欧、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在韩国建立萨德反导……所有这些问题,如果只通过新闻报道或媒体评论来寻找答案,显然太过肤浅片面,只有结合地理、历史等知识,从地缘、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多纬度、多平台、多角度的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看清问题的本质。比如,英国为什么既不想欧盟各国太团结,又不想他们太分裂?俄罗斯和土耳其纷争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利益纠葛?美韩每次军演为什么要选在朝鲜农忙季节……其实,这些问题的背后都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二、校长汪建华教授推荐的十部书
No.01 《中国震撼》张维为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他认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中国震撼》是“中国模式”论的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其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它将丰富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让国人以及世人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崛起的事实,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内涵。
No.2《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英]彼得・弗兰科潘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融汇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希特勒为了丝绸之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和屠杀的深渊。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的难民与恐怖主义ISIS,依然是欧洲与美国挥之不去的梦魇。 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您将发现,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No.3《存在与时间》[德]马丁・海德格尔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该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海德格尔哲学是从人的存在――此在入手,在对“存在”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他所奠基的存在哲学无论在研究宗旨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No.4《人类简史》[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著 中信出版社
本书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讲述了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科学和资本主义如何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条?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人类简史》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No.5《虚拟现实时代》王莉、杨明辉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虚拟现实己从早期的军工、航空航天领域逐步渗透到泛娱乐领域,未来或许还将进入家庭。这是技术创新赐予普通大众的一场视觉盛宴,值得我们欣喜。对于人们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但稍有不慎也可能错过这稍纵即逝的时代机遇。那么,虚拟现实源起何处?虚拟现实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虚拟现实具备哪些颠覆性价值?这些炫酷的应用是如何实现的?虚拟现实发展还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书中将一一为读者进行解答。本书将是您认识虚拟现实的最深刻的读本,也是最有趣的读本。
No.6《二手时间》[白俄]阿列克谢耶维奇 著 中信出版社
《二手时间》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最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们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
No.7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认识电影》是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问世四十多年来,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从业人员和主流专业院校的必备之选,更是电影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手边书。面对电影中复杂的语言系统、构成要素、表意手段,作者划分了现实主义、形式主义两大阵营,用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笔触,引出了电影作为艺术、作为工业、作为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书中穿插以数百幅精美剧照和精辟说明,如美国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英国的迈克•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国的李安等著名导演的杰作,组成了一道全球电影人的经验光谱。
No.8《发现的乐趣》[美]理查德•费曼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发现的乐趣》收录了费曼一生中最能代表其科学观、价值观、教育观的13篇访谈和演讲文章。通过费曼自己的话语,我们得以聆听他的童年故事、参与原子弹研制的传奇经历、对诺奖的态度、对纳米技术和未来计算机的预言,还能够体会到“找到真爱、自由自我、做一个有趣的人”是怎样一种人生态度;而且,不止天才、不止有趣,在不羁的表象之下,费曼更是一位思想家,在他的叙述中,我们得以领略到科学的魅力、人文的愉悦、发现万物之理的乐趣。
No.9 《思虑20世纪》[美] 托尼・朱特、蒂莫西・斯奈德 著 中信出版社
《思虑20世纪》是当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尼•朱特的绝唱,它以朱特的个人经历和研究兴趣为线索编织出一部20世纪的智识思想史。20世纪是作为一个理念的时代出现的,在朱特与蒂莫西•斯奈德的一系列长谈之中,朱特精到地解释了这些理念以及它们政治许诺的危险之处。他复活了那些思想和思想家,指引我们穿越那些塑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论辩。随着对那些被遗忘的观念的重访和对时髦思潮的仔细检视,20世纪的轮廓得以浮现。朱特和斯奈德将我们深深地带入他们的分析当中,使我们犹觉置身其中。我们开始意识到现在对于过去的责任,以及历史视角和道德考量在对社会的批判和改革中一直所具有的力量。
No.10 《世界小史》[英]恩斯特・贡布里希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贡布里希是英国著名的艺术史家。他用成熟睿智的文笔,将人类自古至今几千年的历程浓缩在这本小书里,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神态鲜明、脉络清晰的景象:猛犸象猎人栖身的简陋山洞,在广阔水域上闪闪发光的雅典卫城,黑烟滚滚的迦太基城废墟,充满雄性荷尔蒙和血泪的罗马斗兽场,折戟沉沙的无敌舰队,只剩断壁残垣的圆明园,还有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随着贡布里希的讲述慢慢推进,当我们意识到历史的存在的时候,它已经近在我们眼前了。
从来没有一本讲述世界历史的书,像《世界小史》一样,能用如此简练生动、优雅平和的语言,勾勒出时而辉煌灿烂,时而暗夜茫茫的文明进程中,人类对自由、平等、博爱不屈不挠的追求,以及对抗压迫、邪恶、黑暗的无畏勇气。如果说《世界小史》能带给读者什么,那便是对人性、对人类未来永不止息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