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勿删)

最新更新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实验基地成员在榆中二中开展教学观摩交流

    时间:2014-10-31来源:师范学院浏览次数:251

     

    1030日中午,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改革体育与健康实验基地项目负责人、兰州文理学院心理学副教授王成德,国家一级足球裁判员、国家C级足球教练员、西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赵瑾,兰州文理学院社会体育学院副教授陆克珠、师范学院心理学硕士牟冬莲、副教授杨琳等五人赴榆中县第二中学进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观摩交流活动。榆中二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少华,副校长梁吉成,副校长李建新,教导主任岳林水,心理辅导教师谈敦丽全程听课并开展观摩研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由体育教研组组长蒋应东,体育教师李乐强授课。高一、高二的学生在草坪操场有序开展体育课,教师示范标准、到位,学生参与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泼、热烈,操场上洋溢着学生们的朝气和活力。

    校长张少华介绍,榆中二中创办于1956年,现有34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543名,其中高中教学班级22个,现有学生1024名。教职工147名,高中专任教师93名。体育与教课教师7名。学校场地宽敞,设施齐全。拥有榆中县唯一的标准草坪足球场和400米标准跑道。但目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学生体质下降严重,终身体育的技能尚待提高,课程实施与本地实际结合不够。授课教师提出,目前农村学校基础条件较差,针对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研究不足,教师自身的理念、方法与内容亟待改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如何改革,改革方向在哪里都值得进一步探讨。2014年高中年级“全国十佳活力园丁”赵瑾老师介绍,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考核需要考虑个性化评价方式,注重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出于对学生体能下降及安全考虑,不少学校取消单杠、双杠、跳山羊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体学生的体能锻炼。农村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生自主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求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他特别强调,体育与健康课应该既注重身体健康,也注重运动健康,还要注重健康基本知识的传授。副教授陆克珠介绍了兰州文理学院四项体育文化,即敦煌拳艺、舞龙舞狮、推拿按摩和桌式足球。牟冬莲老师对项目组开展实验学校问卷调查准备情况、杨琳副教授对学科基地平台建设情况作了说明。

    体育与健康实验基地负责人王成德副教授介绍了项目申报、工作思路、工作进展情况。他指出,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各学科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要求,各学校在确定组织保障、师资保障、制度保障、指导保障、教材保障、场地器材设施的保障的同时,要探索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一是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要发挥体育教师、班主任、卫生保健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的作用。二是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开发其潜在功能,合理布局、使用和改造学校现有场地器材。三是要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尝试开展心理运动会。同时注意课程内容的时代性,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当选用新兴运动类项目,注意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县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四是课外体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高效、多样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设立学生体育社团和心理社团,开展体育比赛,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等。最后,大家达成一致意见,榆中二中将从武术与健美操两项运动入手,打造一校一品特色体育,通过展演、比赛等方式带动全校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全省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

    据悉,榆中二中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获得“兰州市高中教育质量优秀奖”,连续六年获榆中县教育质量优秀奖,获榆中县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获兰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获“榆中县教科研先进单位”。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获榆中县教育质量优秀奖,获榆中县教育先进单位,2013年获榆中县高中质量优秀奖。

    (撰稿:王成德 摄影: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