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勿删)

最新更新

    兰州文理学院教育实践活动与“双联”行动同开展、共深入

    时间:2013-10-22来源:组织部浏览次数:94

    “双联”行动搭建了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平台
     
        兰州文理学院开展党的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围绕省委提出的“突出联村联户行动这个重要载体,在改进作风保障民生上求实效”的要求,把开展“双联”行动作为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紧密结合联系村户的自然特点和经济特点,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以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和科技扶贫为主要内容,在暑期“双联”工作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帮扶工作,在工作中锻炼干部、转变作风,实现了教育实践活动与“双联”行动同开展、共深入。
     
        一、着眼发展、急民所需,年度“双联”项目稳步推进
     
        在“双联”工作中,学校紧扣农村扶贫开发和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在学校财务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经费,千方百计在联系村――古浪县直滩乡老城村和新城村建项目、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
     
        校领导及双联办工作人员数次深入联系村户,走入田间地头,倾听农民诉求和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以细致、深入、详实的调研工作为基础,确定了新城村道路硬化工程项目、老城村文化广场项目和新城村农业技术培训推广中心项目为年度双联项目。项目确定后,校双联办工作人员四处奔走、积极联系,一方面寻求牵头单位和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协商和协调项目落实相关事宜,另一方面多次前往项目点实地听取老百姓的想法和需要,与村委会负责人现场确认工程面积、施工内容及质量要求。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目前,三个项目均已开始施工。新城村道路硬化工程,谭年公路至新城村段已经进入施工阶段。老城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和新城村农业技术培训推广中心建设项目于9月28日分别举行了开工启动仪式,开始动工建设。这三个项目是当地群众多年的期盼,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当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质的主要阵地和加强经济社会建设、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托。
     
        二、立足长远、关注教育,计算机教室援建项目投入使用
     
        在“双联”工作中,学校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杜绝形式主义,决不走过场,充分发掘学校的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尽己所能、全力以赴、全情投入为联系村户办实事、为当地教育办好事。
     
        学校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双联”工作中的具体行动,“百千”师资培训工程送教育、后勤集团向联系户放养肉鸡送经济、学生社会实践送文化、党员干部入户对接送温暖等等一系列工作卓有成效。尤其是在两个联系村村小学援建计算机室更是从根源上解决了山区孩子的计算机教学难题。援建工作从一开始就确定了高标准、规范化的要求。参加援建的驻村工作站人员、国资处同志和电信学院教师相互配合,严格按照计算机房建设规范要求布设、安装、测试,加班加点、埋头苦干,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计算机室的硬件建设工作。电信学院教师还承担起计算机室今后的维护、使用和教师培训工作,并已经完成了对计算机室管理教师的第一次培训。9月28日,两所小学的计算机室都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切切实实为两个联系村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也为村民们开展技能培训、获取信息资讯提供了便利。
     
        三、锤炼党性、转变作风,党员教师服务群众成绩突出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在“双联”行动中践行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求各基层单位和党员干部依托“双联”载体,把“自选动作”做扎实,在为民富民行动中切实转变作风、锻炼干部。
     
        后勤集团、物业公司、经管学院、电信学院、旅游学院、政法系等多家基层单位结合联系村户特点,利用自身优势,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经济帮扶、教育支持、政策宣讲、法律援助、文化宣传等一系列贴合民心、顺应民意、促进发展的帮扶工作,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陶元峰老师也因在法律帮扶方面的突出表现被省委宣传部列为宣传典型。陶元峰老师根据农村法律服务比较匮乏的实际,结合自身法律专业特长,在联系村设立了法律咨询服务点,定期驻村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法律问题咨询、参与解决纠纷、代理涉农案件等方面的法律服务,全心全意帮助农民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10月7日,省委宣传部双联行动先进事迹摄制组前往古浪县直滩乡老城村和新城村,为陶元峰老师拍摄双联事迹宣传微电影,这不仅是陶元峰老师个人的荣誉,也是上级部门对我校“双联”工作的肯定。
     
        兰州文理学院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依托“双联”行动载体,深入联系村户,感知百姓冷暖,掌握群众愿望和诉求,竭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回应群众期待,使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中汲取动力,密切联系,更加融洽“鱼水关系”,力争做到改进作风、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