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不断创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双联”工作结合起来,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集中组建了省级重点团队1支,校级重点团队10支,院系级团队11支,动员6500多名学子以我的中国梦:陇原情―“学子返乡”为重点项目,开展寻找身边的“中国梦”四个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即:一项“双联”实践活动、一组“圆梦之旅”调研报告、一次“我爱我校”志愿宣传展示、一项爱心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引导青年学子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身。
一、寻找身边的“中国梦”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实践活动
校团委牵头组织,经管、电信、旅游三家学院共计30名学生骨干组成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社会实践小分队(省级重点团队),深入武威古浪县直滩乡新、老城村开展了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关爱特困户,开展文化艺术进农村、开展政策宣传为内容的“三关爱两开展”活动。
政法系12级社区管理与服务班的同学们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实践地的贫困户进行了捐赠,积极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一致的好评。
通过把暑期社会实践与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双联”工作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让学生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在更广阔天地接受锻炼的有效途径,在联系村同学们不仅深入基层,还主动融入到群众的生产劳动之中,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更好地了解基层、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二、寻找身边的“中国梦”之“圆梦之旅”专题社会调研
校团委牵头组织,由38名校学生会骨干组成的“圆梦之旅”专题社会调研小分队深入陇南、平凉等多地进行相关主题社会调研,累计提交有价值调研报告30余篇。
政法系“圆梦之旅”专题社会调研小分队赴安宁区武警总队建筑工地进行了社会调研活动,队员们深入到工地现场同工人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化工学院“圆梦之旅”专题社会调研小分队赴庆阳、平凉、武威等地的农村开展了农村医疗环境及设施情况社会实践活动。
三、寻找身边的“中国梦”之“我爱我校”志愿宣传实践活动
化工学院赴酒泉玉门市开展“中国梦”之“我爱我校”志愿宣传实践活动,小分队来到了玉门市第一中学。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组织该校高二、高三两个年级的学生观看了兰州文理学院的宣传片,并以宣传我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概况和升本后的发展规划等内容向同学们分发了宣传材料和调查问卷,对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如我校的招生计划、首批本科专业等做了热情细致地讲解。
四、寻找身边的“中国梦”之爱心志愿服务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公益我先行,青春勇担当”电脑家电义务维修服务小分队,进入居民小区开展电脑维护维修与家电维修活动,累计维修电脑45台,得到了社区领导和住户的一致好评。
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去往舟曲县大川镇石门坪小学,进行义务支教社会实践活动,为该校捐赠了体育用品,并且针对一些留守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活动。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还把平时在课堂所学的知识用于了实践,开拓了认知视野、增强了群众感情。
五、寻找身边的“中国梦”之特色实践服务
人文学院“从景观看城市文化梦想”社会实践调研小分队,深入武威凉州多处文化主题研究单位进行调研。实践期间小分队查阅了大量资料,细化专题脚本,详细访谈了多位文化单位主管人员,完成了《观景品武威》的视频摄制工作。
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实践活动足迹遍布兰州、武威、陇南、甘南、天水、平凉、酒泉、庆阳等地,提交社会实践调研报告5400多篇。充分展示了文理学子的精神风貌,更好地宣传了我校的办学特色,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