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勿删)

最新更新

    校党委书记李志强在目标责任制签约仪式上的讲话

    时间:2012-06-12来源:党委宣传部浏览次数:155

    在目标管理责任制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党委书记  李志强
    201261
     
    (摘要)
    同志们:
     
        签订2012目标管理责任制任务书是今年学校党政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各位院长、书记,部门负责人代表院(系)和各自的单位(部门)向学校所做出的负责任的承诺。
     
        我校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在2011年基础上,经过修订更趋完善,导向引领更加明确,项目结构更加合理。希望各单位、各部门签字后,切实负起责任,逐条逐项抓好落实。
     
        目标管理责任制已经实施了一轮,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对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这是确保我校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实施和不断完善的前提,也是学校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
     
        今年随着申筹的成功,我校发展进入了一个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谋求新跨越的关键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当前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压力很大,面临的形势很严峻。放眼全省、全国的各高等院校,大家都在凝心聚力、快速发展,激烈的竞争在无声中进行。谁的目标定位低了,谁就要被超越;谁的发展速度慢了,谁就要落后,甚至被淘汰。如果我们现在还不加快发展步伐,不狠抓内涵建设,不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性指标为目标导向,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话,势必要在高校激烈的生源、经费等资源竞争中处于劣势。
     
        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效能,是建设高等学校的有效保障。在内部管理体制方面,我们把目标管理作为进一步深化学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以实现管理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责任可追溯性,强化各单位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效能,逐步解决传统管理中“分工难合作、权责难统一、奖惩难把握”的弊端。此举,在于促使各单位、各部门领导提高管理水平,积极主动地谋求工作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工作目标的逐层分解,使单位和个人的目标与责任相结合,权利与利益得以量化,从而使学校的总体目标得以有序实现。同时,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施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应有要求。从学校到院处,担任一定的职务,就要承担学校发展的责任和任务。每一个领导干部在任职时都有任职目标,都向组织和群众有承诺,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就是将责任和目标明确并量化,以便可检查、评价和监督,从而形成机制上的保证。
     
        加快创建应用型本科大学的要求,这是我校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出发点。教育部批准筹建,为我校这一目标的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是目前去筹升本任务依然艰巨,与创建应用型大学的要求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省委、省政府对我们学校寄予了殷切期望---重点发展文化、艺术、旅游、传媒特色专业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任,历史地落在我们的肩上。面对这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我们必须好好把握,做好深层次转型的改革与发展工作。不加快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我们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就是要以创建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为导向,把任务转化为目标体系,充分调动学校各单位和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真抓实干、奋发有为、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可以说,目标任务书的签订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推行,对于学校快速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当然签订目标责任书,是一个手段,一种形式,重要的是要抓落实。首先,要从思想上解决认识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我们肩上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充分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工作差距。我校和国内、省内其他高校发展之间有差距,这里有一组数据足以说明我们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严峻性和任务的紧迫性。
     
        全国现有普通高等学校2358个,其中本科1112个,专科133个,高职高专1113个,国家级重点(特色)专业3454个,省级重点专业数以万计;精品课程3417,省级精品课程6978个。到 2011 年,甘肃省全省高职高专类学校已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11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49项;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6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5个;省级特色专业30个;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5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7所。而我校目前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仅2个,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精品课程只有5项,教学团队3个。
     
        校内各院(系)之间的发展同样存在不平衡性。在2011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师范学院建成“心理咨询”一个省级特色专业,化工学院、美术系均有一个教育部资助300万项目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外语学院姜焕文副教授主持的“翻译实务” 、电信学院李恒杰教授主持的《电子商务》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化工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经管学院王成德副教授的“甘肃省高校教师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研究”获教育厅第二批科研成果奖。旅游学院陈金生教授申报成功201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代边疆安全问题研究”。旅游学院牛海桢教授,人文学院马晖教授、严英秀、王万鹏副教授,电信学院李恒杰教授、高翔副教授,美术系邓红霞副教授等分别获省教育厅硕导项目7项。政法系何国萍,经管学院张焱、张丽娅教授分获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秦梓华、郭莲、马英娟、石光乾、赵静、刘芳等多人分别获得省厅级科技项目7项。2011年共完成国家级立项1项,省部(含厅局级)级14项。杨波等24人发表教材专著共25部(不一一列举)。
     
        这些数字足以说明我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样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旅游学院陈金生教授在我校率先拿到了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现了我校高水平项目的突破。这两年我校高水平论文发表和专著出版也有明显增加。
     
        去筹升本在即,希望大家能针对不足,精心安排,踏实工作,实现承诺。
     
        争创高水平科研成果已成为当下升本去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大行动。各相关部门和教学单位班子,要把这件事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认识好、规划好、安排部署好。要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落实好。
     
        落实,落实,再落实!这是学校对各位的要求和期待。